close

經文:□「我的弟兄們,你們落在百般試煉中,都要以為大喜樂。因為知道你們的信心經過試驗,就生忍耐。但忍耐也當成功,使你們成全完備,毫無缺欠。」(雅一:24

 

引言:□自初中那年把自己奉獻給 神,服事主已超過四十年的時間,我發現各地教會與基督徒普遍都陷在困境當中。自從人類墮落後,就活在律法主義與完美主義的捆綁中,造成許多人際上與婚姻的問題。

一、你我之別:

台灣的許多教會裡,小組只能維持少數幾個人,人一多就容易彼此看不順眼,不是換小組就是要換教會。我看過一篇文章叫「你我之別」,一針見血說出了人際失和的關鍵。「你跟我是不同的,我這樣做叫擇善固執,你這樣做叫堅持己見;我這樣做叫慷慨大方,你這樣做叫奢侈浪費;我這樣做叫小心謹慎,你這樣做叫畏畏縮縮。別人的孩子叫調皮搗蛋;我的孩子叫活潑可愛;我這樣講話叫仗義直言,他這樣講話叫亂罵一通;我是愛護朋友,他是結黨叛徒;我不做這件事叫自認不配,他不做這件事叫推卸責任。」原因在生活中,一般人常用二套不同的標準。

前幾天和教會同工一起參加傳道人的退修會,服事一陣子後就該有一段安靜時間,思考服事及生命的瓶頸在哪裡?我重看了十幾年前的講章,曾經講過「恩典的福音」、「脫離律法」等信息,但稍不留意又落入律法主義的困境之中!

律法主義與家庭、婚姻、孩子習習相關,屬靈生命的成長也是。有時,我會碰到其他教會的肢體跟我大吐苦水,說他的牧師、傳道人多麼糟糕、無可救藥;過了不多時,又碰到他們的牧者抱怨弟兄姊妹多麼不順服、對傳道人缺乏愛心,雙方差異點天差地別。這次講員是周淑慧牧師,她說她以前是個標準的律法主義者,神學院畢業後,留在學校當舍監,並且兼了一些課,由於嚴管嚴教,常將遲到的學生記下送交訓導處,所有的人都很恨她。

更糟的是,有次她路過嘉義,特地到一位同學家裡跟她父母說:「你的孩子常常不守規矩」,如此一來,大家更討厭她。這不代表嚴格不好,而是執行時,應先給予勸導,就像國家訂了新的交通政策,多半有三個月的勸導期,在學校裡也該這樣,新的措施也該給學生一些心理緩衝期。

她作傳道人後,有了很深的改變,她跟先生是完全不同類型的人,周牧師做事一絲不笱,先生則是粗線條,兩個人看來很不相配,但相處卻很和諧。她舉例,先生很小氣,從不肯送花給她,認為花到了下午就凋謝了,於是送香蕉代替;有次送了烤雞當生日禮物,卡片還寫著「烤雞實在太香,所以先吃掉一半,剰一半送給你。」令她啼笑皆非。

他們兩人發現無法改變對方後,學著彼此接納與欣賞,覺得這種舉止也挺可愛,於是逐漸脫離律法主義。我們看到許多朋友原本互相欣賞,互動有了衝突,認為彼此缺點太多,於是漸漸冷淡,真是可惜。夫妻相處也是,談戀愛時覺得好速配,婚後,兩人都想當「救世主」,常常挑剔對方,想讓對方成為更好的妻子或丈夫,於是開始有爭吵,結婚前,恩典相待;結婚後,挑剔以對。

耶穌給我們一條新命令,就是要我們「彼此相愛」。我們很願意遵照主的命令,無奈有些會友真是很不可愛,常常愛不來,耶穌說:「我賜給你們一條新命令,乃是叫你們彼此相愛;我怎樣愛你們,你們也要怎樣相愛。你們若有彼此相愛的心,眾人因此就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了。」(約十三:3435)「彼此相愛」真的不容易,於是教會裡形成一種新文化,碰到不可愛的人,以握握手、打招呼帶過,不願意接納與相交,但這不是主的教導。

 

二、恩典的福音:

「彼此相愛」表示:雖然他有這麼多缺點,我還是愛他、接納他、喜歡他。活在律法主義會產生一種現象,裡面非常討厭他、排斥他,於是常挑他的毛病。為什麼現代社會離婚率超過一半?為何台灣教會增長非常有限,因新來的人、未信主前,大家用恩典相待;信主後,改用律法來要求。

作門徒的確應該有所要求與管教,但應在愛裡講,幫助他能改進。神最近給我很多體會,基督徒、教會的生命都無法繼續成長,有的基督徒只保持一個愛的表面,這不是 神的教導,因為內心裡有律法主義的毒根,常用心中的標準要求對方。主耶穌說:「為甚麼看見你弟兄眼中有刺,卻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?你自己眼中有梁木,怎能對你弟兄說,容我去掉你眼中的刺呢。」(太七:34)。

傅立德牧師傳講「恩典的福音」,使我一生受用無窮,教會如果真正明白恩典的福音,就會合一。若你無法愛這人、接納他,表示你一直在看他的缺點。有的組員會說:「如果他在,我就不來,請其他組員作個決定。」結婚後,夫婦兩人看不順眼會說:「你如果在家,我就離開。」我家老三小學五年級時,我問他,班上同學好不好相處?他說:「班上同學老是不看我的優點,多看我的缺點。」讓他覺得很挫折。

恩典的福音,就是不管配偶、他人,即使有很多軟弱或缺點,就是選擇愛他。我剛結婚時,到信德堂服事,覺得很有壓力,因為讀的是音樂系,裡面有個輔導鋼琴彈得很好,連她的同工都彈唱俱佳,但這姊妹對我始終很接納,記得有次聖誕節當伴奏,她給我的琴譜超過了我的程度,我彈到一半就接不起來,但她始終用恩典的態度對我。

傅立德牧師提到,人際、婚姻、教會不增長的癥結點就在於:沒有真正明白什麼是「福音」。教會大門開得很大,接納每個罪人,可是受洗後就拿律法主義的棒子要求不斷地打下去,於是屍體一個個從後門抬出去,教會進來的人很多,出去的更多。

 

三、無條件的愛:

記得以前在美仁教會時,有個孩子非常調皮,導致其他小朋友無法上課,老師開會討論要不要請他離開,有個老媽媽力排眾議:「不要把他趕出去,以前有很多頑皮、問題的兒童,現在都變得很乖。」幾年後,他變得非常乖。頑皮代表要引起人注意,或許他的父母就是律法主義,要求太多,因此他以頑皮引起人的注意,因為他不懂得怎麼表達。感謝 神!他們當時真是做了個正確的決定。

要蒙 神的祝福,要用恩典來對待周遭的人。箴言提到:「不可使慈愛、誠實離開你,」(箴三:3)慈愛就是憐憫,希伯來文指的是「無條件的愛」。傅立德牧師說他的妻子已經七十五歲了,還在冰箱上貼一個字條:「上帝在我身上的工作還沒有完成,請你多多包涵。」只要我們還活著的一天,上帝在我們身上的工作就不可能會完成。傅立德牧師的輔導學很有結構性,像一匹布或一幢房屋,慢慢建構人裡面的思惟。

很多時候,我們常批評人,看人不順眼,其實我們也跟他差不多。比爾‧高達講:「常批評某個人,你會愈來愈像他。」因為相像,我的缺點就是你的缺點,所以看得格外清楚。我們常說法利賽人是律法主義者,其實,法利賽人的靈在每個人心中都有一些,我們都不是完全人,只是有的人特別嚴重。

以前我覺得自己很願意接納羊群,但如果來了殺人犯或是毒癮犯,我仍會很擔心,最好這些人去別的教會!因為人很有限。我們必須知道每個人都是罪人,只是有時候,我們包裝得比較好,或是機會、環境比別人好。

 

四、接納與包容:

人有很多的防衛,要蒙 神的祝福,就要承認這點。耶穌責備文士和法利賽人,我們不要沾沾自喜,每個人的身上都有律法主義的靈,無法接納別人,對弟兄姊妹的愛是有選擇的。主耶穌為門徒洗腳,那時門徒之間吵得很兇,但是約翰壹書裡重申 神的命令是:「我們應當彼此相愛;這就是你們從起初所聽見的命令。」(約壹三:11)。

小組裡面如果有十二個人,組員當中有兩個人彼此看不順眼,就無法合一!如果一直用愛與恩典,孩子會成長。我曾對一個傳道人說:「感覺你常常在挑剔別人的缺點」,他馬上回嘴:「不講怎麼會進步!」認為這樣才能幫助別人改進。

周淑慧牧師說:「如果配偶講道講錯了,不要他一下講台,就馬上糾正他,也不要在禮拜一牧師休息時糾正他,先讓他好好休息。」以前有個師母英文非常好,常會糾正牧師英文不標準,也嫌棄他講話帶著台灣國語腔,我提醒這位師母等過了禮拜一,再把講錯的字貼在桌上,讓他用看的就好。

脫離律法主義,家庭氣氛就會改變。夫妻之間的問題,來自「原生家庭的不同」、「男女之間的差異」,還有一個最關鍵的「律法主義」,人沒有辦法靠著自己脫離律法主義,一開始原本是對方的錯,可是心裡一直討厭他,最後造成自己得了憂鬱症。林道亮牧師常常教我們,如果夫妻之間腦海裡出現「我的配偶不好」這個念頭,就要馬上拿掉,如果不抵擋,開了一點門,就會使人落在不滿與憤怒的景況裡,也會愈來愈證明自己的看法是對的。

律法主義常常看重是非對錯,而心中缺少愛!律法主義的夫妻都在爭誰對誰錯,對錯還沒有弄清楚,夫妻關係已蕩然無存了!許多律法主義的父母天天指責孩子,卻不懂得鼓勵自己的孩子!神要我們在當中彼此建造,而非在埋怨批評中彼此相恨!

律法主義常常用一把尺去量別人,唯有愛、接納、包容,順從聖靈,才有辦法脫離律法主義的咒詛。在主裡我們都是罪人,應當學習彼此接納,我們之所以無法接納別人,在於無法接納自己。

 

結論:求主救我們脫離律法主義的捆綁,讓主的愛再度澆灌下來,讓我們不再看人不順眼,也赦免我們過去活在批判、定罪之中。從今以後,我願意全然順服,用 神的愛來對待四周的人。

思想問題:

一、分享個人如何從律法主義的困境中走出來?

二、分享您如何從對人負面的看法與感覺之中走出來,能從心裡去愛別人,欣賞別人?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newhopecc 的頭像
    newhopecc

    新希望浸信會

    newhopec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